“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研室 成功举办新学期首次集体备课会
日期:2024-02-23  发布人:思政课部  浏览量:614

2024年2月22日,在新学期即将开学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严格按照学院统一部署,借助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行本年度首次集体备课会。会议由纲要教研室主任罗建主持,13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授课教师全部参与,学院领导李兴美副院长莅临线上平台亲自指导。

为用好2023版教材,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汪依柔、易忠琴、张北斗、史晨旸、吴曼曼及邵艳琴六位教师以新教材内容为蓝本,分别针对不同章节进行了说课,梳理了各章节的知识脉络,对重要时期和重要事件也进行了强调。罗建、王小璐、张济、冯露及王欣五位教师担任教学评委,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同时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指导,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全体参会教师展开了深入交流,会上气氛融洽,探讨热烈。

王小璐老师在谈到“导言”部分的教学时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首次授课,让学生能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本质有宏观上的把握,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按照时间线,去了解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各自的历史地位。

罗建老师在谈到“第一章”的教学时指出,课程体系纷繁复杂,课程讲述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善于凝练主线、突出主题,强化重难点内容,强调思政课重中之重在于价值引领,各位教师应在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坚持统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融入教师自身的理论思考和教学风格。

张济老师在谈到“第二章”的教学时指出,教师在讲述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注意立场性,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从而增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自觉性。

冯露老师在谈到“第六章”的教学时指出,授课过程中应确保课本章节内容与课件主题内容相对应,从众多历史事件与纷繁历史线索中凝练主线,挑选主题鲜明、内容合适的典型案例与故事以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王欣老师在谈到“第十章”的教学时指出,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史料和案例来展示党的光辉发展历程,给学生讲清楚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及重要理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纲要课”真正深入学生内心。

最后,李兴美副院长要求各位教师稳扎稳打做好前期备课工作,紧跟教学进度安排,把党中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要求作为备课授课的红线贯穿始终。同时,他也提出了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各位教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会,教师们分享了教学经验、明确了目标任务,进一步梳理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方式方法,使大家受益匪浅。作为思政课老师,大家一致表示必将在后续教学中持续优化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好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史晨旸供稿)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