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思晨、王茹晖、许云洁)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导广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汉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史晨旸老师带领“挑花织梦,乡韵传承”社会实践队6月30日赴湖北黄梅开启实践研学活动。
实践队首站抵达黄梅县博物馆,重点考察烽火展厅、“挑花”展厅、“岳家拳”展厅等。黄梅县政府对于文化传承保护高度重视,因地制宜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黄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挑花”展厅、“岳家拳”展厅以众多实物图展、多媒体投影设备全方位展示了其独树一帜、不可替代的的非遗文化魅力。
在烽火展厅,实践队成员学习了黄梅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程,见证了黄梅人民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坚定步伐。厅内适时播出黄梅县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成果的高清纪录片,引导实践队成员们更直观、形象地认识到当地发展历程以及新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成就。据讲解员介绍,黄梅县正在落实2035年远景发展规划,致力于建成创新型产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以及依江傍山的森林城市,现场师生均表示黄梅的发展规划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未来可期。
告别博物馆,实践队奔赴“梅开二度”黄梅挑花传承基地开展实地考察。通过现场亲手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黄梅挑花技艺的精妙,体会到了“绣娘”传承挑花技艺的不易。队员们纷纷表示,正是她们对挑花技艺深沉的热爱与坚守,对文化的执着与传承,彰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黄梅挑花非遗文化不仅给予人们独特的审美体验,还为黄梅打出了靓丽的文化名片,近年来更是借助文旅融合有效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事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祝璇指出,学院历来重视和支持师生团队开展包括非遗传承与保护在内的社会实践,“挑花织梦,乡韵传承”实践团队黄梅之行领略到了挑花技艺的精湛与独特,有助于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文化认同与教育普及。暑期将至,学院将支持更多的实践团队积极“走出去”,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非遗传承与保护实践活动,形成更多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实践成果,为促进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做出积极贡献。(审核员:史晨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