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根本要求,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数字化改革创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兴美近日赴高等教育会议中心(上海)参加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术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讨会。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参会,上海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交流指导。
上海大学顾晓英教授以“面向未来 拥抱数字化:智能时代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为题做报告,提出思政课教师主动拥抱数字化、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思政看思政等观点;沈阳工程学院王永峰副教授以“AI助力思政资源原创与智慧实践创新”为题做分享,讲述数字课程建设经费、数字化人才培养专业团队、批量生成高质量论文、项目AI辅助、职称评定新标准等备受关注的前沿问题。
武汉大学陈世峰副教授以“善用新媒体讲好思政课”为题做交流,从善用新媒体新技术之必要(why)、探索(what)、攻略(how)三大领域依次此讲述,强调“走不出思政的思政不是好思政”;天津大学王磊教授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金课建设”为题做指导,从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金课建设的背景(为何而能)、优势(因何而能)、策略(如何而能)等维度依次做经验交流。
随后,老师们前往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开展现场实践教学交流,重点讨论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途径和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祝璇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遵循,为开辟立德树人新路径、探索铸魂育人新模式指明了新的方向。下一阶段,全体思政课教师都要认清形势,厘清使命,找准方向,积极投身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术手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导向,为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