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汪依柔)2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2522教室召集新学期第一场集体备课会,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教研室主任罗建博士主持。
罗建博士首先介绍集体备课会的具体流程,建议以章节为序展开讲述,以讨论教学难点痛点堵点、交流教学方法、优化案例运用为主要内容;同时强调在集体研讨环节要立足新版教材原文,讲清历史发展脉络,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在专题备课环节要按照备课分工表,以说课、讲课等形式现场演示授课规范,重点展示相关教学案例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在讨论交流和集中展示环节,授课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方法与经典案例,提出了各自理论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并现场讨论解决的方式方法。
青年教师易忠琴谈到“导言”部分的教学时指出,要高度重视首次授课,引导学生宏观上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本质,按照时间线了解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各自的历史地位;教学过程要结合板书和提问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冯露指出,课程体系纷繁复杂,课程讲述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善于凝练主线、突出主题,强化重难点内容,强调本课程的重中之重在于价值引领,呼吁老师们尝试脱稿讲课。韦建平教授谈到第二章教学时指出不同阶级的失败过程应该作为一个重点去讲解,引导学生明白之前的阶级尝试为什么失败;张济谈到第六章教学时指出,授课过程中应确保课章节内容与课件主题内容相对应,从众多历史事件与纷繁历史线索中凝练主线,挑选主题鲜明、内容合适的典型案例与故事以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韦教授特别指出,第十章内容非常庞杂,占据了整本书的近1/4,设定的课时却不多,因此要应当结合重点去讨论并且引导学生回忆“导言”部分知识点,加深印象。
教研室主任罗建博士总结并强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课之一,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全体授课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认真钻研教材,坚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按照教研室统一部署完成授课教案、教学大纲、进度表等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以饱满热情和充分准备迎接开学,确保开学第一周、第一天、第一课的教学达到预期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