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易宗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 “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切实提升师生学术素养,助力科研能力提升。5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颜岩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学术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的专题讲座。来自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的学生骨干、全院专职教师、教务处科研处负责人等参与了此次专题讲座学习。讲座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举办,副院长蔡赟玥主持。
颜岩教授以“学术研究‘三要素’”开篇,指出课题、阅读、写作分别作为保障、输入与输出,构成学术研究的核心体系。颜岩教授援引《天龙八部》中萧峰苦练降龙十八掌的典故,强调“读好书,精读书”的重要性,提出学术研究应避免“恶无限”的量的积累,注重“顿悟”与“持之以恒”结合,走“精专”路线。围绕学术研究的四项基本原则,颜岩教授结合黑格尔、笛卡尔等思想家的经典论述,强调“果敢”与“专注”的重要性,指出学术研究需聚焦特定领域,深挖文本背后的思想逻辑,提升文本解读与思想史功底。在选书与读书方法上,他提出“读经典、读相关、读前沿”的原则,建议优先阅读外文原著及中国“大师”著作,带着问题读、一鼓作气读,通过做思想笔记和即时写作巩固阅读成果。谈及论文写作,颜岩教授聚焦“观点创新、逻辑框架、文笔文风”三大关键,详细解析摘要写作的“六个原则”,通过正反案例对比,强调摘要需开门见山亮明观点,避免背景分析与空泛表述。他还分享了引言与结语的写作技巧,强调引言要制造“冲击感”,结语要有“提升感”,避免简单重复。
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如何平衡博览与精读”“摘要写作中观点提炼技巧”“跨学科研究的切入点”等问题踊跃提问,颜岩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逐一细致解答,强调“博”应为“专”服务,跨学科研究需以扎实的专业根基为前提,并鼓励青年学者在写作中勇于试错,通过反复修改打磨提升学术表达能力,颜岩教授提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引发全场共鸣,现场掌声热烈。青年教师张济表示将以更科学的方法、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学术阅读与写作中,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
副院长蔡赟玥代表学院对颜岩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指出讲座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为师生在学术阅读与写作中破解难题、提升能力提供了宝贵经验。她强调,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希望广大师生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将所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研究中,在学术道路上精耕细作、持之以恒,不断提升学术水平,为学校科研事业发展和学术创新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