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挑花织梦,乡韵传承”社会实践队在武汉荣东社区举办“黄梅挑花”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活动
日期:2024-09-09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量:12

2024年9月8日,汉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挑花织梦,乡韵传承”社会实践队在武汉市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举办了一场富有教育意义的“黄梅挑花”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传播和弘扬黄梅挑花这一传统手工艺,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志愿者们首先向青少年们介绍了黄梅挑花的历史渊源。黄梅挑花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宋末元初,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它深受黄梅宗教、戏曲、传说等地方文化的影响,植根于劳动生活之中,是历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与美好心灵的写照。黄梅挑花因其色彩艳丽、寓意深刻、纹样丰富、品类繁多而在全国众多挑花艺术中脱颖而出,被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誉为“无声的诗歌,梦幻的楚辞”。2006年5月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

 

为了使青少年更直接地体验到黄梅挑花的艺术之美,志愿者们播放了一段展示这项传统技艺制作流程的视频。视频里,一双巧手在纯白的布料上轻盈跃动,针线在指尖间灵活穿梭,如同在演绎一段悠久的历史。青少年们全神贯注地观看,对这项精细而复杂的工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外,志愿者们还展示了一件黄梅挑花的实物作品,让青少年们得以近距离地感受到这一传统工艺的精致与美感。

 

在课堂的最后,志愿者们引导学生们自己动手尝试,体验黄梅挑花的绝妙。志愿者们为青少年们发放了一些简单的材料,让青少年们尝试勾勒一些简单的图案,这次亲身体验不仅让青少年们领略了黄梅挑花的独特之处,也让大家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本次科普活动,不仅增进了青少年们对黄梅挑花历史及其技术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中,共同努力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