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琪英 姜观雄 白孟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6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在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隆重举办“赓续红色文脉·诵响时代强音”首届红色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以诵读红色经典为载体,通过声情并茂的演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文化盛宴。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祝璇致辞
马克思主义学院祝璇院长首先作赛前致辞,祝院长希望参赛选手们以声传情,在革命诗词的铿锵韵律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文脉在诵读中焕发新生,希望学院借助本次比赛打造思想淬炼的课堂、精神共鸣的平台,在新时代征程中奏响属于青年的强音。祝院长随后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专业多元评审,彰显公平公正
本次比赛特邀传媒学院教师张雪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蔡赟玥、冯露、白孟环、周彦君、罗琴等担任教师评委,邀请传媒学院学生张明杰、李博慧担任学生评委。评审环节执行“专业+多元”的评分办法:传媒学院教师侧重语言表达、舞台表现等艺术性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聚焦内容的思想深度与红色文化诠释的准确性,学生评委则从青年视角评选出创新性与感染力兼备的作品,确保赛事评价全面客观。
教师评委、学生评委进行专业评分
红色经典为魂,本土文化添彩
比赛选材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经典诗词、文章及革命家书等,注重挖掘湖北省红色文化资源。选手们以武汉抗战历史文献、经典红色文化等本土素材为创作蓝本,借助背景视频、历史图片、音乐烘托等多媒体手段,打造沉浸式舞台效果。比赛现场,团队选手通过多声部朗诵等形式生动朗诵《这盛世如您所愿》《何家冲的雨》《赓续千年赤子志,激扬万代家国心》等作品;个人选手则饱含深情的独诵了《战士的信》《大写的中国》《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遐想》等作品。背景屏幕上,动态沙画与珍贵史料影像交织,带领现场师生重温了革命年代的信仰与热血。
赛前邀请专业团队进行表演
团队选手配合默契的精彩瞬间
个人选手精彩绝伦的表现
以声传情育人,赓续精神血脉
经过激烈角逐和评委打分,比赛现场产生了一二三等奖,并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多位参赛学生代表反映,诵读比赛有助于在经典红色文化的激昂文字里触摸到革命先辈的热血,在深情诵读中读懂信仰的重量。当声音与经典共振,让人真切感受到红色文脉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而是可触摸、能传承的精神火炬。青年学生有信心把诵读中的感悟化作行动,让红色精神在青年一代中永续流淌。蔡赟玥副院长指出,用声音诠释红色经典,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的重温。比赛既是理论学习的生动实践,更是信仰力量的接力传承。蔡院长希望全体师生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将经典中的精神火种融入学思践悟,让红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芒。
参赛学生与评委老师合影
祝璇院长强调,“红色经典”是百年党史的精神载体,诵读经典正是与历史对话、向精神致敬的生动实践;本次活动创新了红色文化育人形式,实现了“以赛促学、以声化人”的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与传播者,学院将继续探索将红色资源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途径,继续履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的使命,以“红色经典”为炬,照亮前行之路。
(审核人:吴曼曼、王小璐、蔡赟玥、李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