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翼麟、曹亚舟、冯露)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号召,汉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汉水新帆”社会实践队近日奔赴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怀揣使命,深入一线,通过扎实的实地调研、深度的访谈交流等多元方式,与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面沟通,用心体察乡村发展的脉动,探寻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
一、智造升级与生态链构建,夯实发展根基
实践队将产业振兴作为调研核心,深入剖析不同产业的转型路径与带动效应。在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队员们细致观察了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精准记录了AI视觉检测效率提升20倍的精彩瞬间。通过与公司负责人交流,了解到了企业吸纳大量本地农民就业、提高女性员工比例、开设“四点半”托管班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等管理智慧。在谭家湾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园,队员们系统梳理了“秸秆-菌棒-菌渣-肥料”的闭环流程,评估了其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探讨了循环农业模式在更大范围的推广潜力。基于此,实践队致力于总结“智造引领、绿色循环、生态富民”的产业振兴郧阳经验,并着手研究如何运用专业所学,为优化产业链条、提升科技赋能贡献青年方案。
二、红色根脉与匠心传承,激活乡土自信
文化是凝聚乡村的核心力量,也是实践队用心感受和研究的重点领域。在龙韵村,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了这座易地搬迁模范村的文化魅力。队员们走进村史馆,聆听红色故事,感悟奋斗精神;在米黄玉雕刻、传统茶艺等非遗工坊,队员们见证了匠人匠心的独特技艺,思考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创新转化与市场价值。队员们与村民亲切交谈,了解了他们利用农闲采集艾草增收的故事,认识到了文化自信与内生动力是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石。对比分析龙韵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优势、显著提升村民收入的成功实践,队员们深入探讨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三、引育并举与青年担当,注入源头活水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实践队高度关注人才引育留用的机制建设。在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队员们深度访谈了企业负责人夏厂长,记录他关于能力重于学历、强调吃苦耐劳与持续学习的人才理念,学习其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践。实践队还细致观察企业通过培训将当地农民转化为合格产业工人的过程,总结出了技能提升在人才振兴中的基础作用。队长张雨洁深有感触地表示,必须扎实学好专业本领,未来才能为乡村发展贡献真才实干。
“汉水新帆”实践队的郧阳之行,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队员们用脚步丈量龙韵村的文化脉络,用专业视角解析棉伙棉伴的智能车间,用科学态度探究谭家湾的循环农业,不仅详细记录了郧阳在产业、文化、人才振兴方面的生动实践,更带回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深切的实践感悟和初步的研究成果。郧阳之行使队员们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艰巨性,理解了科技赋能、文化铸魂与人才汇聚的深刻内涵,坚定了队员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信念。当青春之帆扬起于汉水之上,队员们带回的不仅是实践成果,更有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中青年何为的清晰答案——以所学服务社会,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广袤乡村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篇章。
审核人:吴曼曼、王小璐、蔡赟玥、李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