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龚爱军、杨琪英、程瑛、刘丽、罗琴)为进一步以实际行动响应“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时代号召,汉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籽籽同心”实践队近日奔赴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葛洲坝街道长樵溪社区,深入开展以“社区治理现代化”为主题的深度座谈、实地走访、沉浸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探寻都市社区善治密码。长樵溪社区党委书记龚爱军、社区党委副书记郭玮、居委副主任谭佳、社区党委委员马婧、张静以及居委会委员梅霞等迎接实践队。
“籽籽同心”实践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合照
作为宜昌市垃圾分类示范点,长樵溪社区通过“定时定点投放+积分兑换”机制(如洗衣液、纸巾等奖励)调动居民积极性。下沉党员、志愿者协同入户宣传,各小区环境显著改善,获居民点赞;为老服务精细化服务:针对高龄、独居老人开展“零距离服务”;开展“敲门行动”,网格员入户为空巢老人宣讲用火用电安全,赠送安全日历;及时协调园林部门修剪危树,消除公共安全隐患等典型事例与经验。选择长樵溪社区作为实践基地,正是基于其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与创新探索,凝练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樵溪经验”。
座谈深研:解码善治新方略
实践队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座谈
在社区居委会会议室,实践队员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围绕社区基层治理方面的座谈。长樵溪社区党委书记龚爱军首先介绍长樵溪社区近几年贯彻执行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具体做法,特别分享了党建引领破解“烂尾小区”困局的“亮点答卷”。例如,馨岛国际名苑小区近20年未成立业委会,出现公共维修资金缺乏、商居矛盾突出等难题,社区党委多次上门动员退休处级干部汪海昌担任党支部书记,建立小区首届党支部,小区事务至此开始有人牵头。之后,党支部创新舆论引导,安排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以居民身份加入业主群,带头发布正能量言论,有效扭转了居民群体负面情绪。发动居民自治,构建“党支部-业委会-楼栋长-楼层长”精细化管理体系,两年内发动居民群众自筹资金183万元,启动小区环境改造,更换电梯,建设空中运动场,完善小区配套设施等居民急难愁盼事项,实现从“问题小区”到“省级治理试点”的蜕变。随后,龚爱军介绍了三级网格体系全覆盖的创新做法,成功将2.7平方公里的辖区划分为11个基础网格、95个微网格(最小的微网格10户,最大的微网格44户,每格平均约33户),配备194名居民骨干,建立了“社区-网格-微网格”三级管理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楼栋”。最后,龚爱军介绍了社区内全民共建共享新模式,例如2023年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联动辖区8个小区及企事业单位、组建了23支代表队参赛,由企业捐赠活动奖品物资、居民担任志愿者和裁判,通过居民自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力,强化社区凝聚力。
实践队与社区工作人员亲切交谈
对于实践队员杨琪英问到的微网格划分难题疑惑,社区党委副书记郭玮做出解释指出,划分社区微网格要结合小区分布和人口结构精准设置网格单元,要考虑到日常琐事与突发问题,科学划分依据主要是以地理均衡性、小区自然边界为基础,按楼栋单元细化微网格;以及人口相似性,综合考量老龄人口、流动人口、特殊群体比例,确保每个微网格规模适中(10-44户),管理半径合理。而关于优先级排序问题,其原则为生命安全绝对优先,如暴雨导致树木倒伏阻断交通(2025年5月案例),网格员立即联动城管、物业临时开放小区通道疏导车辆,不仅如此还要进行风险动态评估,对易升级矛盾(如漏水纠纷)优先介入,防止“小事拖大”,同时提高资源高效调度,网格员要熟悉内外部资源(物业、公安、水电气部门),复杂事件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协同处置。
带队教师刘丽与队员程瑛一同实地走访
躬身实践:温情传递解急难
座谈理论之树常青,实践之行步履不停。座谈环节结束,实践队分组跟随资深网格员,深入社区网格,沉浸式体验“铁脚板”工作法。在居委会副主任谭佳、党委委员张静等陪同下,带队老师刘丽与队员程瑛一同走进馨岛国际小区开展走访调研,实地探寻该小区如何从“问题小区”蜕变为“基层治理典型样板”。走访中,实践队与小区居民亲切交谈,居民们纷纷表达了对社区服务的满意之情,还热情地给大家赠送牛奶。队员们则为居民回送鸡蛋,以表心意。
馨岛国际小区文化休闲广场
行进途中,谭佳向实践队介绍了居民共同绘制小区篮球场文化墙、球场得以“重生”的故事。此前四楼平台篮球场年久失修,小区党支部迅速联系包联单位、物业及居民共同商议改造方案,通过捐资、投工投劳等方式,仅用一周便完成资金募集,同时决定将篮球场升级为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于一体的多功能运动区,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新地标。社区推行“全科社工、岗在小区”机制,工作人员全天候下沉小区,第一时间收集并解决居民需求。
党群连心站中的社情民意征集簿
在社区党群连心站,谭佳介绍,该站点是小区利用开发商空置房、拆违腾挪空间等改造而成的公共服务设施。借助包联单位支持、社会力量捐赠等,建成了休闲文化广场、便民服务站等设施,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实践队注意到,站点内一本本社情民意征集簿,清晰记录着社区倾听民声、回应民需的点滴。
居委会副主任谭佳介绍馨岛国际小区大事记
谭佳表示,馨岛国际小区之所以能从“问题小区”蜕变为“基层治理典型样板”,关键在于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居民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共享”的治理模式,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
总结升华:赋能治理续新程
夕阳映照归途,长樵溪社区充实的一天落下帷幕,汉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籽籽同心”实践队满载而归。通过深入座谈与实践入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团队成员认识到治理现代化是精细的“绣花功”,体现在科学网格、高效响应、温暖服务、智慧支撑和多元参与的每一处细节。长樵溪经验是生动的教科书。“敲门嫂”故事揭示,精神激励体系(价值、情感、尊崇、成长)是激发内生动力、保障可持续性的深层密码。社区“深度融入、专业赋能、需求导向、长效合作”的期许,清晰指明了青年学子投身基层、服务社会的实践路径,是时代赋予的光荣责任。这次实践活动是“青马在社区”实践的深化与延续。再次印证:唯有深入基层沃土,感知民生脉搏,理解治理经纬,青年方能真正读懂中国,将小我融入大我,汲取磅礴成长力量。
此次长樵溪实践之行是汉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有力举措。长樵溪社区的治理智慧为青年成长提供了丰厚滋养,而社区对青年力量的渴盼也为校地协同育人开辟了广阔空间。“籽籽同心”实践队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与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行走在祖国大地,用脚步丈量国情,以学识服务社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服务基层、奉献家国的青春答卷,永远书写在路上。
(审核人:吴曼曼、王小璐、蔡赟玥、李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