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飞”入黄陂乡村,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汉口学院“翼启红乡”实践队赴武汉市黄陂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日期:2025-07-21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量:355

(通讯员:刘丽、王新芳)为探索低空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6月30日-7月2日,汉口学院“翼启红乡”实践队走进武汉市黄陂区祝家田村及周边村落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入户访谈、政策宣讲、技术科普与机制共建,实践队以青年智慧回应乡村需求,用科技力量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入户访谈:脚步丈量民情,需求指引方向

活动首日,实践队化身“低空经济探路者”,分组走进祝家田村田间地头、村舍院落,以“唠家常”的方式倾听村民心声。围绕无人机技术应用、农产品销售升级、乡村文旅创新等话题,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无人机撒药省水省力,可咱连遥控器都不敢碰,咋用?”种植户祝大叔摸着玉米秸秆,眉头紧锁;“隔壁村用无人机拍宣传片,游客多了,咱村要是也有这技术,民宿肯定火!”返乡创业青年小祝翻着手机里的短视频,眼里闪着光;“要是无人机能把山里的蜂蜜运出去,价格肯定翻番!”养蜂户老李指着远处的大山,满是期待。

                                                                                                实践队访谈村民

从“不敢用”的技术焦虑,到“用不起”的成本顾虑,村民的朴素话语中藏着低空经济落地的“关键密码”。两天走访中,实践队收集到40余条建议,“无人机培训”“设备共享”“低空物流”“文旅航拍”等关键词高频出现,涵盖产业升级、人才培育等五大领域。低空经济不是‘城市技术的乡村移植’,而是‘从村民需求里长出来’。”实践队队长陈高仁说,“只有让无人机成为村民的‘新农具’,科技赋能才能真正落地。”

                                                                                “低空经济政策指南”宣讲会

       政策宣讲+问卷调研:双向互动,精准对接民意

7月1日,实践队联合祝家田村村委会举办“低空经济政策指南”宣讲会。队员们用“政策算账本”替代文件术语,将补贴条款转化为“买机器省多少钱、学技术赚多少利”的直观对比;通过“案例视频+现场演示”,展示无人机从购置到作业的全流程补贴路径。为确保政策“不落一人”,实践队同步开展《乡村低空经济需求问卷》,58份有效问卷显示:83%的村民对无人机技术感兴趣,但65%的村民认为缺乏操作指导;70%的村民认为设备成本过高是主要障碍;90%的村民希望村委会组织集中培训。村民汪大姐握着队员的手说:“你们不仅讲政策,还问我们想要什么,这样的活动实在!”

                                                                       实践队在祝家田村广场开设“无人机科普课堂”

       技术科普:实操体验,让科技“触手可及”

7月2日,实践队携手武汉点点飞创科技有限公司在祝家田村广场开设“无人机科普课堂”。教练团队展示“农业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的实景视频引发惊叹,随后开展“拆解零件+模拟飞行”互动教学,引导村民亲手操作。活动特设“需求留言墙”,村民们写下心愿:“培训时间错开农忙”、“需要设备租赁信息”、“教我们用无人机拍村庄美景”……队员们逐条记录并整理成需求清单,后续将对接企业与政府资源解决。

                                                                                   实践队祝家田村广场合影

从田间地头的访谈到村广场的实操,从政策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到需求对接的“最初一公里”,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科技点亮希望,让低空经济的翅膀真正托起乡村振兴的梦想。

(审核人:吴曼曼、王小璐、蔡赟玥、李兴美)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