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时政·生活”三维融合 打造有温度的“原理”课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研室召开2025秋季学期集体备课会
日期:2025-08-28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量:358

(通讯员:张瑞)8月27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研室在二教0504会议室举行本学期第一场集体备课会,教研室全体专职教师参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研室主任赟玥主持。

蔡赟玥副院长在开场讲话中指出,本学期“原理”课程将继续依托“学习通”平台优化教学运行和管理,实现学生课前打卡、课后练习与阶段性考试的有机衔接。她强调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前完成线上教学资源的整理与上传,确保课程教学的连贯性与高效性。同时,她要求各任课教师加强协作,确保在本周五前完成所有线上教学准备工作。

集体备课会分“示范—共研”两阶段展开:第一阶段,周彦君老师以“认识的本质与过程”示范课打样,用“小猫照镜子”破解学生“实践=干活”误区,课堂鲜活、效果显著,该案例当场被收入学院教学案例库,作为认识论章节首用资源。第二阶段,八位教师依次说课,围绕“问题导向、紧贴时政、贴合学生”三维发力,系统重塑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是聚焦真问题,把原理讲成方法。强调各章节均以学生认知痛点为切口,借助“问题链”精准拆弹:冯露老师用“修桌子”类比破解“物质看不见摸不着”疑惑;曹亚舟老师借“硬币正反面”阐释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刘冰老师以“滴滴取代出租车”回应“资本主义是否必然灭亡”的尖锐提问,层层递进,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思维工具。

二是让大时代进课堂,把“天边事”化作“身边事”。注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等重要论述融入案例:郑晴老师以“游戏产业技术迭代”透视数字经济下的生产关系变革;喻芙蓉老师用“俄乌冲突后欧洲罢工潮”剖析资本主义福利政策困境;刘冰老师通过“美国技术封锁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正反叙事引导学生体悟科技报国的时代使命。

三是用“05后”话语体系,让高大上接足地气。导论淘汰陈旧动画,换用央视说唱短片点燃弹幕;刘丽老师借“麦当劳同城不同价”解释共产主义按需分配;李淑娟老师用学生暑期“三下乡”中“共富工坊”的鲜活故事印证“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整场备课会以学生为中心、以时代为教材、以问题为引擎,为新学期原理课教学注入了与时俱进的蓬勃生命力。

备课会尾声,蔡赟玥做总结发言,并充分肯定了各位教师的精心准备与创新思考,强调要持续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推动“原理”教学质量及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全体任课教师纷纷表示认同集体备课环节形成的成果,并将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与案例库建设,为新学期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局和运行做出贡献。

(审阅人:吴曼曼、王小璐、赟玥、李兴美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