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巷传薪火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社区行” 结对共建展新貌
日期:2025-06-08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量:363


(供稿:刘丽 刘欣雨)6月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受邀参加共建培育单位武昌区中华路街道都府堤社区举办的“红巷传薪火 先锋在行动”主题活动。活动以沉浸式“微党课+实践展示+现场观摩”的创新形式,生动展现社区盘活红色资源、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新实践新成果。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昌区委组织部相关领导、共建单位代表及全区各代表街道社区负责人共60余人参与活动,汉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本次唯一被邀请的共建高校单位。

 

 

都府堤社区书记蔡威介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都府堤社区紧扣“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目标,将党建引领贯穿活动全过程,以活化利用红色资源为抓手,以培育群众性组织为重点,推动试点活动走深走实。活动首站位于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基于比较成熟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把红巷的故事编撰在原创朗诵《中国精神》中,与“红巷爷爷”老党员、“红巷青马”青年党员和“红巷苗苗”少先队员接力展示,党的创新理论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展示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一行观摩学习了红巷治理成果,并与都府堤社区圆满签署了红巷青马“结对共建协议”,开创了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地方社区基层治理模式的先河。现场签约环节,街道、社区武汉革命博物馆、汉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路小学携手,区域合作再上新台阶。结对双方均表示,实践教学融入社会实际是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然之势和重要内容,需要继续打磨“1+7+N”工作模式,深挖红色资源富矿,动员更多高校师生参与社会基层服务实践,发挥校社共育共建资源结构优势,推进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扎实融入地方基层治理过程,用大思政实践教学挖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元共育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主线,积极探索“青马社区行”实践育人模式,从校园到边疆,从教室到社区,从书本到每一个鲜活的人物访谈,近年来取得较为喜人的过程性成果。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克陶县和温泉县的社区结对,开展青春笃行等实践活动;以武汉市都府堤社区辖区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结对开展社区关爱、特色工作室品牌共建;集中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大课堂的应变和责任担当能力;同步实现大思政课堂同频共振,共育共建的社会力量整合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祝璇表示,学校和学院历来支持开展内容形式新颖、共建效果明显的的大思政课育人实践。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做好横向定点的社区结对共建项目,延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青马社区行”,以项目式构建思政课多元育人平台,不断拓宽学院思政课建设渠道和路径,为合力培育时代新人做出更多贡献。

 

审核人:吴曼曼 王小璐 蔡赟玥 李兴美

收藏本页